访问量:1777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中华文化认同构建:边疆治理的历史镜鉴、时代意义、现实挑战与路径

    陈纪;陈翔宇;

    中华文化认同构建是推进边疆治理有效的核心要义。历史上,构建边疆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始终是边疆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推进路径。当前,以中华文化认同构建继续深入推进边疆治理,对实现边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在现实困境方面,边疆地区现阶段仍面临如何更加妥善地协调多元的各民族文化与作为一体的中华文化之间张力关系问题,其诸多表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边疆治理。现阶段,在指导思想上应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辩证关系,在策略方案上应不断拓展中华文化传播和加强各民族文化融通,在支持保障上应进一步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和匹配度等,为构建稳固的中华文化认同及推进边疆治理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

    2025年03期 v.34;No.17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点及未来研究方向——基于2017—2024年国家与部委级基金立项课题的可视化分析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王珍琪;

    研究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对2017—2024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选题的国家与部委级基金的立项数据及基金资助成果进行了梳理。研究显示:课题数量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内涵阐释、价值评价、现状解析与路径探究等方面展开讨论,呈现由点到面、由一到多、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研究态势,但在研究视野、实践深化与方法拓新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未来,学界应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证研究,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视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问题意识,显现研究内容的多维与综合,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34;No.171 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0K]
  • 汉藏舞狮文化的共享符号建构与实践——基于西藏硕督镇的调查

    邓聂鑫;陈潘;

    本文整合索绪尔与特纳的符号学理论,对硕督镇汉藏舞狮文化的共享符号构建与实践展开调查。通过分析其符号要素的构建、实践场域及社会功能,揭示舞狮作为活态文化纽带在汉藏交往互动中的独特价值。调查发现,硕督狮子舞通过造型、动作、音乐等符号的地方化创新,构建具有汉藏特色的共享符号体系与文化共享空间。其价值体现在文化传承与经济赋能,同时通过日常实践中的多民族参与,促进共同体认同的形成与深化,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生动的微观样本。

    2025年03期 v.34;No.171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康藏研究

  • 民国时期川藏地区有线电事业建设研究

    庄涵;

    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奏请架设川藏地区电报线路,为川藏地区有线电事业建设之发轫。民国初年,川藏地区因军阀混战,电报线路多有损毁。为完善线路及支援抗战,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川政之后,大力修复损坏线路并展修其他线路,最终形成覆盖川藏地区重要城镇的有线电报网。有线电话事业始于四川总督赵尔巽架设的成都市内电话线,后由于各派军阀争夺通信权、南京国民政府堵截红军及支援抗战等因素,川藏地区有线电话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大部分城镇及重要乡村均接通电话。川藏地区有线电事业于晚清起步,民国时期迅速发展,在稳定西南边疆、支援抗战、密切川藏地区同内地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川藏地区交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2025年03期 v.34;No.171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民族研究

  • “民族走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马伟华;李梦然;刀悦;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结合相关文献,对1999年至2024年间“民族走廊”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旨在揭示该领域近25年的研究态势与发展概况。总体来看,民族走廊研究的论文年际发表量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目前作者及研究机构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核心群,研究机构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且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维度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未来此类主题的研究,需要从整合研究内容、聚焦研究对象、拓宽研究视角等维度进行不断突破,构建更具解释力的研究体系,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旋律。

    2025年03期 v.34;No.171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教育研究

  • 多模态大模型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体系统构建

    沈强;江南;

    以多模态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促进了教育智能体的发展。智能体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连通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中介,技术教育化、教育技术化和人的主体性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智能体系统的内在动因。基于具身智能系统设计理念,通过强化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底层逻辑、教育系统平台整合的服务支撑、多模态感知与生成的场景架构、育人价值过程导向的顶层设计,以教育新基建推动智能体基础建设,以数字循证实践推进智能体预训练,以增加信息偶遇促进智能体应用,以人在回路助力智能体育人实践,构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体系统,使教育对象在“具身在场”的智能交互中不断塑造自我的价值认知,推动实现具身化、交互化和智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5年03期 v.34;No.171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基于FAHP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

    刘瑞瑜;许蔚;段阳;

    客观评价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对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为高校制定更为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为视角,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引入理论教育、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和队伍建设六个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价。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环评工具PSR模型,选择资源、诉求、情感、体验、方法、考核、价值、伦理、安全、教师、学生等变量来构建生成式AI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生成式AI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正向和负向的影响评价,探讨ChatGPT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研究走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迎接人工智能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其对学科教学和日常教育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管理服务和安全稳定的影响相对有限,甚至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2025年03期 v.34;No.171 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心理交互影响及教育路径

    衡彦甫;

    在新媒体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心理的交互影响机制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深入探讨新媒体对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现及民族心理特点的影响,揭示二者相互依存、影响与共塑造的关系。通过分析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路径与策略,以铸牢高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2025年03期 v.34;No.171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管理学研究

  •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

    李强;孟广艳;

    文旅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新质生产力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文旅新经济体系的构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带动产业向“绿”。新质生产力以技术、要素、融合、开放四种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从要素、技术、场景三大系统推进文旅产业的变革升级。新时代要促进科技创新、制度革新、模式创新、结构创新,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稳固文旅产业刺激消费的角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治理提供坚实基础。

    2025年03期 v.34;No.171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类型特征与习惯差异

    韩峰;许方媛;

    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生活方式理论为指导,以消费者的个体休闲行为为研究视角来探寻茶文化旅游的细分市场。研究方法上,通过“生活方式”观测量表和旅游行为问卷,分析不同类别茶文化旅游消费群体的行为意向。通过聚类分析,定义茶文化旅游者的生活方式为四类,即“随遇而安型、精神追求型、物质富足型、积极奋斗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茶文化旅游者具有人口统计差异和茶文化旅游行为习惯差异,且精神追求细分客群和物质充足细分客群的行为意向最明显。同时针对不同类型茶文化客户的旅游行为习惯差异,为茶文化旅游市场细分和客户细分定位提供发展建议:(1)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组合;(2)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和研学开发;(3)茶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与定制化营销。

    2025年03期 v.34;No.171 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艺术研究

  • 基于视觉思维的羌族羊头图像的设计文化分析与传承发展

    付莎莎;

    在图像时代,视觉思维对于艺术和设计创造具有重要意义。羌族羊头图像作为羌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认知羌文化最直观的视觉形态。借助视觉思维理论,分析羊头图像表层的视觉形态和内层的视觉文化,可以将羌族羊头图像在视觉形态上概括为写实型、抽象型、简笔卡通型、仿汉字型四种类型。透过这些视觉表象形态,可以探究羌族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文化和品格。通过创新设计,运用现代技术,让这种图像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再造和延展。

    2025年03期 v.34;No.171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舞数”想象:三星堆文化舞态形象的数字化塑造与未来叙事

    彭小希;詹雨欣;

    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正在重塑传统文化的表达维度,而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历史文物也依托数字技术达成了“传下去”“活起来”的目的。三星堆文化是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一系列依托三星堆文化资源生产的舞蹈艺术形象将静默的考古遗存转变为动态的文化符号。三星堆舞蹈与技术的融合路径也逐渐展开三重面向:一是舞台的“光影造境”消弭了文物与身体的时空壁垒;二是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传播让大众的文化记忆不断重构;三是人工智能编创将以算法织就古蜀神话的叙事经纬。这些“文物+舞蹈+数字”的融合路径将重塑三星堆文化的表达维度,在“肉身与数据”的共生中,为传统文化的未来传承开辟全新思考。

    2025年03期 v.34;No.171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投稿须知

    <正>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期刊管理和编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规定,本刊对作者稿件的结构、格式及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热忱欢迎相关专家、学者按照投稿须知要求踊跃投稿。一、来稿结构与格式1.题名。题名应概括文章的要旨,表达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2.作者。题名下标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并在首页下或文末提供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电子邮箱等)三部分。

    2025年03期 v.34;No.17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8K]
  • 本刊声明

    <正>为坚持学术规范和学术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成果影响力,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条约公约以及学术交流惯例,本刊声明如下:1.本刊用稿实行置名审稿制度,但所刊发的稿件不代表本刊和审稿专家的观点,作者文责自负。对重合率要求原则上不得超过15%,经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编辑初审、编辑部副主任复审(如需外审,由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主编终审、编委会审查确定。所有来稿,凡90天内未通知采用的,请自行处理。文稿如被采用,在刊发前责任编辑将与您联系。

    2025年03期 v.34;No.171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9K]
  • 下载本期数据